2025年1月第四期“豫图讲堂”内容回顾
发布:2025-02-05 作者: 查看: 105
讲座时间:2025年1月26日
讲座主题:中国人的迎春序曲——谈谈春节民俗
主讲嘉宾:阎铁成,曾任职郑州市文化局局长、文物局局长。
主要内容:
春节,是辞旧迎新的节点,人们盘点一年的收获,向过去作别;人们憧憬未来,谋划着新一年的开始。辞旧迎新之际,人们用贴春联、守岁、吃年夜饭、放炮竹、拜年等最有仪式感的风俗表达着朴素美好的生活理想。
第一部分:春节是什么——春节是节气
古人很早就掌握了“二分二至”这四个最重要的节气,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春节”在我国历史上不是节日,而是特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到南北朝时,“春节”泛指整个春季。“春节”这一概念是在民国时期逐渐被提起的。辛亥革命后采用公历记年,才把农历一月一日改为“春节”,公历一月一日改为“元旦”。“春节”,作为农历新年的开始,标志着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第二部分:春节是什么——春节是历史
夏代以正月一日为岁首。商代以农历十二月一日为岁首。周人则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汉代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颁布《太初历》,恢复夏历,以正月一日为岁首,这一规定在大部分朝代中延续下来,直到现代。从古代的祭祀活动到唐宋时期的繁荣发展,再到现代的全民庆典,春节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首岁末年俗文化。人们在辞旧迎新之际举行祭祀活动报祭天地众神、祖先的恩德;驱邪攘灾、祈岁纳福。这些古老的春节习俗,如祭祖、贴对联、守岁、放鞭炮等,让我们感受到了春节的深厚历史底蕴。
第三部分:春节是什么——春节是文化
春节的各类民俗活动不仅富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还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团圆、和谐、祈福等文化理念。主要涵盖敬畏天地、平安丰收,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迎禧接福,除旧布新、再创辉煌。
第四部分:春节是什么——春节是感恩
腊八敬天地,感恩大自然。腊八节是上古重要的年终祭祀日,是“春祈秋报”这一人类崇拜和祭祀自然活动的遗存,包含着古代先民对来年农业丰收的殷切期盼。腊八节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它体现出中华民族对天地的感恩,对自然的敬畏,正是中华文明永葆生机的根本所在。在民间社会,一系列的腊八习俗还表达了民众对多子多福的追求、对家庭美满的渴望,以及对和谐人际关系的期许等。
二三祭灶王,感恩保安康。“祭灶”最早发端于原始人类对自然力“火”的崇拜。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因为灶神特殊的职责,对人们的言行举止形成了一定的道德约束性,所以也会更加约束自己和家庭成员,并劝诫每个人都去恶从善。祭灶王不仅具有精神慰藉的价值、社会凝聚价值,还具有适度的大众娱乐价值。
过年敬先辈,感怀创业恩。在新年之际家族成员会聚在一起,给先辈拜年,举行祭祖仪式,表达对先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不仅加强了家族成员之间的联系和情感纽带,也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家族的传统价值观。
第五部分:春节是什么——春节是奋进
春节不仅是对过去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期许,古老的春节踏着时代的节拍演绎着他的变与不变,变的是过节的形式,不变的是人们追求幸福平安、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永恒,折射的不只是国人特有的乡愁情结,也是绵延千年,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