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份回顾
发布:2024-12-09 作者: 查看: 250
讲座时间:2024年11月3日
讲座主题:《了凡四训》与幸福人生
主讲嘉宾:张朋,河南大学特约研究员、郑州大学党史宣传教育特聘教授。
主要内容:
《了凡四训》,被称为东方第一励志宝典,它是中国明代袁了凡先生的创世之作,他结合自身经历和毕生学问与修养,同时也为了教育自己的子孙,创作了《了凡四训》,本书主要围绕检视自我、改过自身、积善之方、谦德之效等几方面讲述。了解学习《了凡四训》的意义,从而明白人生的真谛。
开篇整体介绍《了凡四训》,其为种德立命、修身治世类教育书籍。作者为明代袁黄,字坤仪,后改名了凡,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改变命运的过程。《了凡四训》全文分别由“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和“谦德之效”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立命之学
“立命之学”是作者晚年总结人生经验,教诫儿子的《立命篇》。
专家讲述袁了凡的身世,以及遇到的人生第一个贵人和第二个贵人,通过积德行善与做好事,改变命运,得科举,有孩子,中进士,通过做好事,改变了寿命。
第二部分:改过之法
改过者要具备三心,包括要发耻心、要发畏心以及须发勇心。改过要经过三个步骤:第一,从事上改。第二,从理上改。第三,从心而改。
第三部分:积善之方
积善是有方法及理论依据的,“积善之家,必有馀庆”。善有很多类别,有真假,有端曲,有阴阳,有是非,有偏正,有半满,有大小,有难易,皆当深辨。行善有多种方式,如救人危急、爱敬存心、成人之美等,行善的方式不仅体现人的品质,更能带来深远影响。
第四部分:谦德之效
“谦德之效”是作者晚年所作的《谦虚利中》。“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立命的是自己,心存善念、严于律己,才有受到福泽的根基。
讲座最后,专家概括总结了袁黄的《了凡四训》,这部书就像一面辨别善恶的镜子。这面镜子无时无刻不在教育我们怎样做人,如何做事。应该经常对照自己,发现缺点和不足,像袁黄那样改过自新,通过积德行善,改造命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讲座时间:2024年11月10日
讲座主题:儿童常见病症解惑
主讲嘉宾:琚玮,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内容:
本次讲座重点围绕小儿常见病症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及应对措施,从中西医的理、法、方、药,解读儿科学知识、诊疗态度、健康理念等家长关注的问题,更好地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第一部分:小儿亚健康的概念
亚健康是指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身体状况,是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过渡阶段。
第二部分:家长应如何识别儿童亚健康
识别亚健康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阐述:1.外观。形体消瘦、身材矮小、面色萎黄,手足心热。2.消化。挑食、不思饮食、口臭、磨牙、口涎,大便不调。3.睡眠。夜卧不宁、惊剔易醒、盗汗,五心烦热。4.精神状态。哭闹易怒、多动、冲动,脾气暴躁。
第三部分:儿童冬季的常见病有哪些以及应对措施
主要从发热、咳嗽、上感三方面讲述儿童冬季常见病。1.发热。讲述了家长关心的一些儿童发热问题,儿童发热时我们会认为的一些误区,以及一些检查和用药的知识。2.咳嗽。咳嗽是非常常见的呼吸道疾病的症状,主要讲述了咳嗽的作用与危害,引起咳嗽的一些常见疾病以及症状。3.上感。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急性喉炎等疾病。这些疾病都会引起咳嗽,专家对感冒的处理和治疗、感冒出现时药物的选择等进行介绍。
第四部分:中成药的应用
主要讲述了中成药的一些主要剂型,以及不同类型的感冒应如何用药和不同中成药的主要功效。面向儿童家长和大众传播科学育儿知识、理念和技能,把儿科病防治端口前移到千家万户的儿童家长中,更好地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讲座时间:2024年11月17日
讲座主题:小雪润年华,悄然韵心扉——赏析小雪节气的古典诗词
主讲嘉宾:胡亚萍,郑州广播电视台专家委员会成员,高级编辑。
主要内容:
在时间的长河里,二十四节气如同一串璀璨的珍珠,串联起华夏大地的四季更迭,彰显着农耕文明的智慧。当“小雪”节气与诗词相遇,便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盛会。让我们以节气为引,以诗词为媒,在品味与诵读中领略自然之美、感悟岁月流转。
第一部分:“小雪三候”及养生
“小雪三候”分别有: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而适合小雪节气的养生一是适宜早睡晚起。二要注意衣着,太厚太薄都不好。三是注意室内通风。四要调节心理状态。五是饮食方面要多吃热量高的食物。
第二部分:小雪诗词中的人间烟火
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冬日田园杂兴》,为读者绘制了一幅湖山雪景图,把小雪节气严寒的意境刻画了出来。北宋朱敦儒的《朝中措》,通过幽默的自嘲和对生活的细致描绘,展现对美食的热爱、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和《雪夜小饮赠梦得》分别通过对友人的询问,描绘雪夜小饮,蕴含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慨。
第三部分:小雪诗词里的闲适之趣
唐朝诗人戴叔伦的《小雪》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小雪节气的景象,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南宋诗人陆游眼中的小雪则是禅意闲适的。宋代诗人韩维的《宴相公湖上泛舟赋》中“小雪未成寒,平湖好放船”以及唐朝诗人张登的《小雪日戏题绝句》中“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都是小雪节气诗词里的闲适之趣。
第四部分:小雪诗词中的思乡之绪
唐朝诗人元稹《雪天》中的“小雪沉阴夜,闲窗老病时”和唐朝诗人陈羽的《夜泊荆溪》中的“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嘶”都是小雪诗词中的思乡之绪,诗人在小雪天里是孤独寂寞的,通过雪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第五部分:小雪诗词里的岁月流转
明朝杨继盛的《观新历》和北宋徐铉的《和箫郎中小雪日作》是小雪诗词里的岁月流转,写出了小雪节气的气氛。在寂寞无聊中打发“小雪”空虚的日子,谁知双鬓又多了几许花白,叫人无奈的逝水年华,让人惆怅不已。诗中是对年华老去的感慨,也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可奈何。
讲座时间:2024年11月24日
讲座主题:人工智能的千年演化之路:从木牛流马到ChatGPT
主讲嘉宾:张玉宏,博士(博士后),河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高级大数据分析师。
主要内容: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科技与智慧的演进从未停止。从三国时期的木牛流马,到今天的ChatGPT,人工智能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与变革。大模型的出现更是赋予了机器思考与理解语言的能力。这场技术革命不仅是效率的提升,更是人类智慧的延伸。本场讲座将带您穿越千年,从古代智慧机械到当今大模型,探索人工智能如何从历史的深处走向未来。
第一部分:AI的发展简史
著名科技哲学家伯纳德.斯蒂格勒认为:人是一种缺陷存在,恰恰因为这种本质的缺陷存在,技术才有其存在的根本意义,所以机器才应运而生,机器就是AI智能的外在表现。20世纪50-60年代是AI的萌芽阶段,首次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20世纪60-70年代为早期发展阶段,80-90年代是AI的复苏与成长阶段,21世纪至今AI经历了飞速发展和变革,迎来了现代化阶段。
第二部分:感性大模型
AI智能从以前的生硬、只能通过人们植入的规则和数据运行,到现在广泛应用到我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AI运算越来越自动化、智能化,同时AI的理解能力也在逐渐增强。
第三部分:AIGC实践
现在AIGC主要应用有文本生成、摘要、图像生成、聊天机器人、编码以及翻译等领域。
第四部分:AI发展的未来行动指南
AI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每个发展阶段都伴随着不同的技术突破和理念转变,从最初的理论构想到如今的多领域应用,AI在各个阶段都体现了技术的潜力和局限性,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持续演变,人工智能将继续推进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