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份回顾
发布:2024-08-06 作者: 查看: 435
品读藏在《诗经》里教育观念
时间:2024年7月7日
主讲嘉宾:崔晟
课程内容回顾:
《诗经》是一个百科全书,历史、地理、政治、军事、天文、婚姻、外交、经济都有,今天讲座主要是讲《诗经》的教育理念。
《诗经》和我们的教育有哪些关系?
古人通过学诗就是指《诗经》,来教育孩子,培养孩子,让他成人,这种方式就叫诗教。古人外交场合是必须用诗的,求人办事儿都含蓄,都来源于诗,中国人温柔敦厚就是诗,含蓄雅致,体谅别人,温柔敦厚诗教也,就是厚道。
学习《诗经》15国风,有八块都和我们河南有关,305首,175首以上是和河南有关。《诗经》有风雅颂三部分,风就是民间的诗歌,观天下、观风俗、观民俗;雅是庙堂上会客国际交往;颂是祭祀上面的辞、音乐。风雅颂文体不一样,风格不一样,来源不一样,特色不一样,表现的内容不一样,它的音乐速度、力度、强度就不一样,歌内容的庄重性、神圣性也不一样,《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不同人的风格、不同人的气质、不同的场合,学不同的诗风雅颂。
古人讲礼乐射御书数,礼乐要会施行礼,乐是会演奏,射是会射箭打仗,御是会驾车战斗,书是书法、书写和写作,数是数学、数理和科技,《诗经》一句话表达的思想“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中国人的一种处世哲学,很美,含蓄、尊重别人,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兴,由此到彼,有隐身象征的意思,看到这个想到那个,内在的联系找到。
观就是看、考察,发现本质。
群是合群,团结把人民组织起来、团结起来,
怨就是讽刺和批判,明大体,有反省,有分寸。
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礼记》是中国最高的道德规范、法律规范,不同人的风格、不同人的气质、不同的场合,学不同的诗风雅颂,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乐舞三位一体。
成于乐:乐表现和,这个和有几层意思:一是身心协和,二是你我人际协和,三是与自然协和,四是天地协和。
再看《诗经》和德智体美劳。
《诗经》学习两个对照比较:
第一,现在孩子教育,记住这些词都是老师要教的,《诗经》要跨学科学习。第二,自主探究。第三,合作学习,合唱合乐讲究和。第四,心理健康。第五,德智体美劳。第六,立德树人。第七,中国道路。
学习《诗经》个人感悟:
第一,《诗经》先从六艺入手,先知道什么是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第二,学《诗经》一定不能光看书,要认植物。
第三,不能光看书本,要去研学。
第四,《诗经》一定要和乐融合,不能光读,一定要吟诵。
第五,要学会兴。
第六,一定要高度重视颂。
轻松练习、慢享太极
时间:2024年7月9日上午
地点:河南省图书馆
内容回顾:今天讲座的主题是轻松练习,慢享太极。
一、太极拳起源
太极拳是以传统的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辨证理论为核心思想,结合了阴阳学、中医、经络学、导引术吐纳术,形成的一种传统拳术,既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同时又在当代社会融入了现代健康理念,成为身体与心灵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太极拳的习练是一个真真正正能够让我们通过肢体运动达到表达的一种方式,所以我们在太极拳习练过程中,是可以增加腿部力量、腰身核心劲力以及肢体锻炼延展之后达到意气力三合的调节在身。
二、习练太极拳要三调合一
(一)习练太极拳要求
1.调身
2.调息
3.调心
(二)习练太极拳的作用
太极拳注重于形气神三位一体的合一状态,达到身息心同调的效果,所以太极拳肢体放松是可以顺着地心引力往下去松,也可以顺着地面反作用力向上去找放松的基点,这样上下两力综合作用下,身体周围各个方向去找放松度。
三、基本功法
1.桩功
2.采气
3.开合手
人生如梦亦如戏
时间:2024年7月14日
主讲嘉宾:辛雅敏
课程内容回顾:
东西方叙事文学中的两种人生隐喻,隐喻就是比喻,比喻分明喻和隐喻。叙事文学,可以分为抒情和叙事两种。
本期讲座分四个部分:
一、人生像什么
这个比喻有很多,比如人生如梦、人生如戏。这两个比喻是内涵极其丰富的,可以讲成故事,就变成了叙事文学里面的主题或者母题,西方人更爱讲的是人生如戏,中国人很爱讲人生如梦。
中国的文化里边,最早讲到人生像梦是庄子在《齐物论》里边一段话,说“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佛教很爱讲人生像一场梦,因为它里面有一些教化的功能。抒情文学里面,大量的人生如梦的表达比如苏轼有一个最有名的诗《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西方讲人生如戏,从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他留下来有些残篇里面就说世界是个舞台,生命就是舞台的入场。柏拉图法律篇里面也说,我们自己就是悲剧作家,因为我们知道如何创作最优秀的悲剧。
二、人生如梦
有两个故事是非常典型的。
其中一个叫做南柯梦,南柯梦就是唐代一个文人李公佐有一篇《唐传奇》故事叫做《南柯太守传》,就是南柯梦故事来源。
另外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生如梦故事是唐代的沈既济写了一篇传奇《枕中记》,另外一个名字是《黄梁梦》。中国文化里面典型的,一个是出世的部分,一个入世的部分,入世部分就是儒家要经世济国,要改变天下,但是佛家跟道家基本上讲的都是出世。这个故事跟佛道的思想是联系得很紧密的,一般醒了之后都会选择出世的生活态度。所以实际上表达就是人生的虚无虚妄,它是跟宗教有强烈关系的一个故事。
三、人生如戏
人生如戏的主题在西方抒情文学里面也是大量出现的,就是十四行诗,尤其是在文艺复兴时。莎士比亚那个时代非常流行这样的说法,莎士比亚剧场门上就有这样一句话,世界大舞台,世界是个舞台。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莎士比亚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白》。
四、两大隐喻的同一性
这两个隐喻故事的来源,实际上是同一的,最早哲学思想上、宗教思想上可能各自有各自发展,但是作为一个故事,它实际上是有一个统一的源头,这个源头,在西方被叫做“一天国王”,就是king-for-a-day,或Lord for a day。不仅来源是同一的,内涵也是同一的,最早这种思想都是宗教性和哲学性的,也带有一点宗教意味。
人生如戏、人生如梦,最终的深层含义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思考,不光是人生值不值得的问题,甚至是人生是不是虚无的问题,不管是人生如戏还是人生如梦,最终终极思考不仅是对人生思考,也是对世界思考。
图书馆员视野里的中外图书馆
时间:2024年7月21日上午
地点:河南省图书馆报告厅
内容回顾:今天的主题是图书馆员视野里的中外图书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天堂的模样
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先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写了一首诗,翻译成汉语是《关于天赐的诗》,其中有句原文: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也是我们图书馆界的同仁经常说的。
二、中外图书馆鸟瞰
这个方面主要是和各位读者朋友分享一下在世界各地,我们已经存在的人类知识光芒的地方,认识一下各大图书馆的建筑模样,大概了解一下一些中外图书馆的特点。
三、我眼中的中外图书馆
杨老师介绍的国内图书馆主要有三家:上海图书馆东馆,它是国内单体面积最大图书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古籍收藏。北京城市图书馆,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阅览室。还有浙江图书馆之江馆。
国外的图书馆主要介绍的是美国国会图书馆,它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大的图书馆,也是藏书规模最大的图书馆。
2016年,澳门大学图书馆馆长吴建中馆长写了一篇文章,他写到,图书馆将会成为知识、学习和交流中心,其主要功能不只是提供图书和信息,而是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和资源优势,向支持人类学习和创造知识环境的方向发展。用一句话概括,图书馆不只是一栋建筑、一个机构,而是作为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助推器,图书馆与社会各节之间的关联度将更为密切。
习总书记经常说人类文明史多少年,人类的发展史多少年,这个我们图书馆在人类的文明传播历史上功不可没,非常重要,没有图书馆,没有系统的保存保护传播,我们很难知道秦朝远古时期文明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说图书馆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跟着陆羽《茶经》学茶啦
时间:2024年7月28日
主讲嘉宾:翟芝伦
课程内容回顾:
本期讲座的主题是跟着陆羽学《茶经》,学制茶。内容分为四个部分。
一、中国茶文化发展史
(一)茶的起源地
20世纪8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中国是茶的原产地,我国的四川、云南会看到非常多的野茶树。
(二)茶的起源时间
在贵州发现了距今100万年以上的茶籽化石,茶的起源时间起码在100万年以上。人们发现和利用茶始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至今已有5000-6000年。
(三)茶的发现者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元、明、清百花齐放,繁极一时,发展至今被推为国饮。
茶叶被认识和利用的过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作为药用,第二个阶段作为菜食,第三个阶段用于汤煮,第四个阶段才是现在流行的冲泡品饮,也叫撮泡法。
二、陆羽《茶经》的意义与导读
(一)《茶经》的意义
1.茶文化历史的总结
《茶经》中记述唐之前的历史主要集中在“七之事”。从神农时代、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唐朝,涉及诸多的人物、著述、言论,也有不少的史实、传说、故事。为读者理解唐代茶业的兴盛缘由提供了充分的历史依据。
2.茶文化体系的形成
陆羽《茶经》总结了唐朝以前的茶文化发展,通过一定的篇章布局,把茶的渊源、器具、制造、烹煮、品饮做了考察与梳理,构成了比较全面的有关茶学的内容体系。
(二)《茶经》的篇章结构
1.体例。
2.结构。
《茶经》原文共7000多字,分为三卷十章。
“一之源”:讲茶的性状、名称和品质。
“二之具”:讲采制茶叶的用具。
“三之造”:讲茶叶种类与采制方法。
“四之器”:论烹饮用具。
“五之煮”:论烹茶方法和水的品第。
“六之饮”:论饮茶风俗。
“七之事”:杂录关于茶的故事、产地、药方等。
“八之出”:列举当时全国有名的茶产地及其所产茶叶的品质。
“九之略”:论采制用具和烹饮用具在不同环境下的酌情简化。
“十之图”:讲了学习的方法,即将有关内容书写于绢上,并悬挂而便于学习操作。
(三)《茶经》的主要特点
1.科学性与文化性的统一。
2.实用性与审美性的统一。
3.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三、陆羽《茶经》里唐代的饮茶文化
(一)唐代茶器产生的文化背景
(二)蒸青制饼和煮茶清饮
(三)唐代煎茶
1.备茶。2.煮水。3.投茶、搅拌茶末,并育华。4.酌茶于茶碗,分茶、奉茶。
四、体验陆羽《茶经》里的制茶
第一,采之。第二,蒸之。第三,捣之。第四,拍之。第五,焙之。第六,穿之。
最后是(现场体验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