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坠子的渊源和发展
发布:2022-10-16 作者: 查看: 1275
讲座时间:2022年10月12日
讲座主题:《河南坠子的渊源和发展》
主讲嘉宾:陈梅生,河南省歌舞演艺集团曲艺木偶团书记。
讲座回顾:
河南坠子是中国曲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最主要的曲艺曲种,在北方古曲唱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河南坠子在形成过程中因地域、语言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流派,以河南商丘为中心的东路坠子受山东琴书的影响,延长得是优美缠绵;以开封、郑州为中心的中路坠子,又称西路坠子,受河南梆子的影响较大,演唱是高腔大调、朴实奔放;以新乡、安阳为中心的北路坠子,结合了东路、中路坠子的特点,并给予了发展的空间。
河南坠子大约在100多年前诞生于开封,至光绪年间遍及豫东、豫北,在我省大部分地区迅速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至1933年间,著名坠子演员乔清秀、程玉兰、董桂枝等出现之后,影响日益扩大,北至天津、北京,西至西安宝鸡,东至徐州,南至蚌埠南京各地,都有了坠子艺人的足迹。
河南坠子的创始:
河南坠子是乔治山首创,他是开封城东招讨营小乔庄人,小名叫水,嘉庆年间生人,小时候就跟随师傅在开封一带唱三弦书,后来经常唱《玉虎坠》,他的弦就叫坠子弦,字同音,又因产生于河南,后来变成了这一演唱形式的称谓“河南坠子”。
后河南坠子出现了一位优秀的演员——乔清秀,师从河南坠子艺人乔利元,曾在河南南乐县大明一带演唱,属于北路坠子,被称为坠子皇后,她主攻小段,也唱过《小英烈》《杨金花夺印》《包公案》等。
河南坠子的艺术特色:
河南坠子使用河南方音说唱表演,以唱为主,唱中夹白,所用唱腔主要包括“平腔”、“快扎板”、“武板”、“五字坎”和“垛板”等。唱词基本上都是七字句。河南坠子的表演身段动作追求秀气、活泼。手、脚的运用,要出得利索,收得迅速,点到即是。
唱腔音乐也是河南坠子唱腔的主导部分,由多种曲调构成。包括引子、起腔、平腔、送腔、尾腔等部分,根据唱词的不同句式,使用的三字崩、五字嵌、七字韵、巧十字塞韵、滚口白等唱法,形成节奏和旋律上的明显变化,以表现不同的感情。
伴奏者拉坠琴,并打脚梆,主要伴奏乐器是河南坠子简板。简板不光是击打节奏,还可以用作很多道具,例如枪刀剑戟、毛笔、扇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