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华夏阅读论坛之章太炎国学讲坛九十周年纪念研讨会
发布:2013-02-04 作者: 查看: 2597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也在不断加强,传承和弘扬国学传统日益成为国民的共识。
按:章太炎(1869—1936年),是浙江余杭东乡仓前镇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朴学大师,也是数年前“国学网”、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和“百度网”联办的面向新世纪百万网民选出的20世纪“我心目中的国学大师”(王国维、钱钟书、胡适、鲁迅、梁启超、蔡元培、章太炎、陈寅恪、郭沫若和冯友兰)之一。其生平学术研究,涉及小学、经学、史学、哲学等领域,造诣深湛。有关儒学的著作有《儒术新论》、《订孔》等。其宣扬革命的诗文很有影响,但文字古奥难解。毕生著述丰硕,约有400余万字,除刊入《章氏丛书》《续编》外,遗稿又刊入《章氏丛书三编》。以“经学大师”名世,后人辑为《章太炎全集》,影响深远。
章太炎,本名炳麟,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改名绛,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幼年受生活在晚清的祖父及外祖父的汉民族主义思想熏陶,通过阅读《东华录》、《扬州十日记》等书,对满清政权的异族统治产生强烈不满,从而奠定了贯穿其一生的华夷之辨观念,并在后来与《春秋》的“夷狄观”及西方的现代民族主义思想结合,形成其具有个人鲜明特色的民族主义思想。因慕顾绛(顾炎武)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称“太炎先生”。光绪十七年(1891年),入杭州诂经精舍,师从俞樾、谭献等,关注经、子之学,初步确立对“今古文”界线的认识,此后陆续完成《膏兰室札记》、《春秋左传读》等。生平曾“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因此,在当年鲁迅先生的笔下,章太炎先生首先是一个革命者,其次才是一个大学问家。由此,作为一个国学家的章太炎,其名因而为“革命”所掩。
其实自辛亥革命后,章太炎就日渐脱离政治,专意治学。1917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1935年在苏州主持章氏国学讲习会,主编《制言》杂志。晚年曾赞助抗日救亡的民族运动。晚年学术由“汉学”转向“宋学”及王阳明“心学”,而其经学成就亦更注重魏晋经学,上窥两汉经学之不足,撰有《汉学论》。又曾撰《救学弊论》,批评现代教育体制,主张回归民间办学和书院教育。他张扬“国粹”,却坚决而激烈地反抗权威和反抗一切束缚;作为一个道德主义者,他强调道德的力量,但也主张个性的绝对自由……为深入全面地探讨章太炎先生的学术文化成就,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与南京图书馆国学研究所、苏州图书馆江南文献研究所,在杭州余杭区文广新局的大力支持下,拟于6月中旬在章太炎家乡所在的余杭区隆重举办“章太炎先生国学思想研讨会”。并在开幕式上,将隆重颁授余杭章太炎故居以“华夏书香地标”荣誉匾额。为使本次会议取得深化和传播章太炎国学思想的实绩,现向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征稿,举凡与章太炎生平事迹、学术文化、传记文献等有关的学术文章,皆在欢迎之列。论文作者将将被邀请参加本次论坛,并在研讨会上交流成果。
征文截止日期为5月30日。征文稿投寄地址为: si-yao-2011@qq.com(中国阅读学研究会秘书张思瑶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