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君治道 稽在远古——品读<尚书>
发布:2019-06-25 作者: 查看: 8744
讲座时间:6月2日
讲座主题:《明君治道 稽在远古——品读<尚书>》
主讲嘉宾介绍:王保国,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历史学博士,文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
讲座内容回顾:
本期“中原大讲堂·豫图讲坛”荣幸邀请到了郑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王保国老师带大家一同走进《尚书》的世界。
王老师开门见山,《尚书》主要内容介绍了尧舜、文武的政治成就和政治规范。分别从五个方面阐释中国明君之道的由来。一、何谓《尚书》?《尚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政治文件汇编,起源极早,跨度很大。二、《尚书》的概念解读:“尚”为上古、帝王之意,上古帝王留下的言论、政治文献。三、如果要讲清楚《尚书》的流传,十分麻烦,今天我们看到的《尚书》是伪《尚书》。为了弄清《尚书》流传问题,各代先贤们耗费了大量时间,一千多年来从未停歇。其流传过程包括:孔子编次《尚书》——春秋、《尚书》遭遇秦火、《尚书》在西汉复出、今文《尚书》与伏生、伏生传今文《尚书》为28篇、今文《尚书》28篇产生的时间、儒学独尊 今文《尚书》立于学官、孔壁出现《古文尚书》 未立于学官、东汉废王莽新政,恢复今文经学,今文《尚书》谶纬化。东汉章帝《白虎通义》,古文经学渐被重视、在贾逵、马融、郑玄等人努力之下,古文经学逐渐显明于世、曹魏时期古文经学已占上风、梅赜伪《古文尚书》58篇、从宋到清梅赜《古文尚书》定为伪书。四、王老师列举大量古文献典籍宏观讲述《尚书》的内容:典、谟、训、诰、誓、命。若按时代划分为:虞夏商周四书。五、谈到《尚书》的阅读与学习,像韩愈、王国维这样的大家,都觉得《尚书》非常的难读,可谓佶屈聱牙。但这并不影响后世先贤学者对于《尚书》的研究探索。六、《尚书》的研究成果还是十分喜人的,包括:《尚书·尧典》《尚书·汤誓》《尚书·盘庚》《尚书·大诰》《尚书·牧誓》。
王老师以谦逊的态度结束了本期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