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辣汤里的哲学人生
发布:2019-01-14 作者: 查看: 5225
讲座时间:12月16日
讲座主题:胡辣汤里的哲学人生
主讲嘉宾介绍:马红丽,资深媒体人、作家,原《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讲座内容回顾:
离家越远,对于家乡某一种饮食的思念就越深,很多时候,对于家乡的回忆就是那一碗面、一碗汤。在很多河南人的心里和情感寄托上,胡辣汤就是家乡的综合体、载体。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任何地域美食的诞生、流行一定是和特定的历史环境分不开的,胡辣汤也是这样。在本期“中原大讲堂·豫图讲坛”中,马红丽老师将带领大家一起回味胡辣汤的前世今生。
关于胡辣汤的前世主要有两个传说:一传源于宋徽宗年间,以少林寺“醒酒汤”和武当山“消食茶”二方为基础;二传胡辣汤是在酸辣汤和肉粥这两种食物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而成的。事实上,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了胡辣汤的雏形——和羹,主要调料是生姜和花椒。生姜被称为“和之美者”,不仅能去除异味,还能激发出鱼肉的美味。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辛散温通、解表散寒、祛寒开胃、止痛止呕、解鱼蟹毒的功效。花椒素有“调味之王”的美誉,祛除异味、芳香健脾的同时,还可以增香提鲜。辛、温,归脾、胃、肾经,具有温中燥湿、散寒止痛、止呕止泻、杀虫解痒的功效。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之后,胡人的各种原料渐入中原,胡椒等被逐渐引用到中原饮食当中。胡椒较生姜、花椒有更为强烈的芳香和辛辣,在烹调中有灭腥去膻、增香提鲜的作用。辛、热,归胃、大肠经,具有温中散寒,止呕止痛,下气行滞、消痰开胃、抗炎解毒的功效。现代胡辣汤的调料以辣椒为主,辣椒辛、热,温中散寒,健胃消食,但药用价值大大不如从前。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中和、中庸之道。五味调和,做饭做好了,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小小的一碗胡辣汤,简约而不简单,蕴含了太多中国人的哲学智慧在里面。对于游子来说,家乡就浓缩在一碗胡辣汤里面,被牢牢的定格在记忆中、脑海里,被描摹成一幅幅河南的画卷,深深的烙印在河南人的饮食生活中,成了扯不断、理还乱的乡愁和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