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豫图讲坛 >> 讲座回顾

清明时节话清明


发布:2018-04-12   作者:   查看: 6467

 

讲座时间:325

讲座主题:清明时节话清明

主讲嘉宾介绍杨旭东,民俗学博士,河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

   

讲座内容回顾:

本期“中原大讲堂·豫图讲坛”荣幸邀请到了河南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杨旭东老师为大家讲解与清明节相关的知识。

清明节有三个“文化身份”,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同时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老师首先通过民间传说、诗歌和农谚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并讲述了清明节从古至今2500年来的历史演变。清明节主要有祭祀扫墓、游玩、植树、饮食这四大节俗形式,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与祖先链接:慎终追远;二、与近亲链接:感恩惜福;三、与父母子女链接:孝老爱亲;四、与自然链接:亲近自然;五、与生命链接:感悟生命、热爱生命;六、与健康链接:强身健体,勇于拼搏。

杨老师还讲到清明节发展存在的“有假无祭”、“有祭无墓”、“有祭无心”这几个问题,并从个人层面和国家层面分析应如何看待、度过这个节日。杨老师借用学者牟钟鉴“要写好国史、族史和家史,把家谱编写工作普遍开展起来,使今人和后代了解先祖的创业奋斗历史,产生尊祖敬宗、认祖归宗之情,以便追本溯源、返本开新, 铭记祖德、再造辉煌”这样一段话阐述祭祖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