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视野
发布:2015-06-28 作者: 查看: 2678
讲座时间:2015.6.28
讲座主题:国学(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视野
主讲人简历:
赵强海,经济文化学者,199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现任河南省天孚经济文化研究所所长、泊爱·天孚家族企业文化与财富传承研究中心主任。
赵强海曾长期供职于外企与金融机构,多年来一直从事经济文化的研究、讲学,对国际货币金融史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观有独立的认知和理解,擅长从规范与实证两个层面对当代经济文化现象作整体剖析与解读。2002年起,创建了自己的管理团队,把经济文化研究与商业实践、团队建设进一步整合,成功策划、运作了多个经典实战案例;同时,完成了七十余万字的易学专著《周易今读》、参与完成了心理学译著《精神分析导论讲演》等,并在《文艺研究》、《求是学刊》等国内一、二级核心刊物上发表过多篇专业论文与译文。
讲座内容简介:
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总称。中国传统文化涵摄于国人的思维、生活、交往之中,已成为国人不可摆脱的一部分。本期“中原大讲堂·豫图讲坛”邀请到经济文化学者赵强海老师,为听众们带来题为《国学(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视野》的讲座。
讲座中,赵老师首先从学习国学的意义开始讲起。他认为文化像空气一样弥漫在四周,谁都不可能独立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之外。他引用思想家倪瓒的话“据于儒、依于道、逃于禅”,指出学习国学的目的一定意义上是要解决信仰的问题。接着,他通过自己的认识和感受介绍了学习国学的方法。他认为学习国学一定要脱魅,一定要科学化,要“学而时习之”,学到的东西通过自己不断的实践,同时要“带着问题学国学”,做到事半功倍。最后,赵老师引经据典,从国际观、整体观、实用观三个方面阐释了国学的现代视野。他认为,建立一个宽视域的国学观是我们进入多元文化体系在更高文化经济层面与世界成功对话的基础,所以一个宽领域的中国文化观,是当代文化进入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基础性课题。
通过讲座,听众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