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脉寻踪” 豫图讲坛9月讲座预告
发布:2023-08-31 作者: 查看: 1170
跨越时空,走近少年英雄王二小;
赏析诗画,体会乡土生活浸润的烂漫童真;
聚焦“宋潮”,解码中华美学力量;
传统与科技,领略新时代中国考古。
初秋9月,和作家、学者一起,相约“豫图讲坛”。
讲座地点:河南省图书馆(西区)一楼 学术报告厅
讲座时间:9月每周日上午9:30—11:00
参与方式:现场参加,满额为止。
咨询电话:0371-67181460
一、跨越时空的相遇——孟宪明《三十六声枪响》赏读会
讲座时间:9月3日(周日)9:30
内容简介:《三十六声枪响》是一部讲述抗战时期少年英雄王二小动人故事的长篇儿童小说。作品情节曲折动人、语言精致素朴、结构独特新颖、思想高尚深沉,小英雄王二小以及他身边的众生群像、生活场景都一一复活重现,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扎根乡土、充满丰润生活气息而又波澜壮阔的民俗风情画卷。参加豫图讲坛,走进这部红色经典的创新力作、少年英雄的成长史诗、爱国主义的优秀读本。
主讲嘉宾:孟宪明,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民俗学家。著有《双筒望远镜》《念书的孩子》《花儿与歌声》等十多部长篇小说。作品数十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其中,长篇小说《念书的孩子》获中宣部第十三届 “五个一工程”奖;《花儿与歌声》获中宣部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奖、2017年“中国好书”、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长篇小说《三十六声枪响》入选2019年“优秀青少年读物出版工程”,获第八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获奖童书。
二、《孩子天生是诗人——冯杰作品“乡土和孩子”分享会》
讲座时间:9月10日(周日)9:30
内容简介:儿童诗集《乡土和孩子》是海燕出版社今年精心打造的儿童系列诗集,由《一朵花就是一座果园》《吃荆芥的猫》《宝石蜜城》三部儿童诗集组成。诗集意象单纯、新奇曼妙,诗风简约质朴,诗人将孩子的童趣、童真和大地结合,展现出中原乡村孩子眼睛里一个由动物、植物、人物,组成的乡土世界,曼妙风趣,丰富多彩。三部诗集诗画结合,有作者创作的绘画作品,一诗一图,与文字相映成趣,增加了亲切自然的画面感和天真烂漫的韵味,设计装帧别致,提高了书籍的可读性和观赏性,参加豫图讲坛,和作家冯杰一起赏析儿童诗集,体会乡土生活浸润的烂漫童真。
主讲嘉宾:冯杰,中国作协会员,河南省作协副主席,河南省诗歌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文学院副院长,同时是文人画家,先后出版有儿童小说集《飞翔的恐龙蛋》《冬天里的童话》《少年放蜂记》,儿童诗集《在西瓜里跳舞》,诗集《一窗晚雪》《布鞋上的海》《讨论美学的荷花》《冯杰诗选》《震旦鸦雀》等。多次荣获诗奖、文学奖、特别推介奖等。
三、《以宋代点茶解码宋代美学》
讲座时间:9月17日(周日)9:30
内容简介:当今“宋潮”热起来,宋代美学到底蕴含怎样的高级审美力,从中国人的东方浪漫生活聚焦到“宋代点茶”的以器载道,以文化传承实践来解码中华美学力量,以宋代美学的古为今用来诠释中国智慧。参加豫图讲坛,与尚娜老师一起感受诗词吟唱和器物四雅,解码宋室美学。
主讲嘉宾:尚娜,河南工业大学副教授,宋代美学研究中心主任,河南非遗美学实验室专家。提倡“以器载道”,擅于多学科跨界实践,以五感六识沉浸式场景营造,再现宋人四雅(焚香、点茶、插花、挂画),宋词吟唱、器物美学。
四、《外域引入本土,传统包容科技——当代考古学研究的新发展与新目标》
讲座时间:9月24日(周日)9:30
内容简介:中国考古学自1921年安特生发现仰韶村遗址以来,已经走过100多年的发展历程,期间出现以李济、梁思永、裴文中等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著名考古学家。进入新时代,中国考古学作为一个诞生百年的年轻学科,不再仅仅依仗地层学和类型学两个车轮,吸纳融汇了最新的研究理论和科学技术手段的新时代中国考古学俨然成为了一门文理交融的交叉学科,为文明探索和历史发展研究发挥更大的作用和价值。参加豫图讲坛,和闫琪鹏老师一起,展望当代考古学研究的新发展与新目标。
主讲嘉宾:闫琪鹏,现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河南夏文化研究中心)馆员,原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助理馆员,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在读在职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夏商文化、古代兵器、体质人类学等。漯河宋岗龙山文化遗址、城高汉代遗址,郑州商城遗址塔湾片区,平顶山鲁山邓寨二里头文化遗址执行领队。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
讲座详情,请关注河南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免费公益讲座,欢迎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