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豫图讲坛 >> 讲座预告

“豫图讲坛”九月份线上讲座预告


发布:2022-08-28   作者:   查看: 1189

                                                       

疫情当下,为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豫图讲坛”特邀请一批在各领域理论素养好、演讲口才佳,热心公益事业的名师名家。从7月起,围绕艺术教育、历史文化、传统文化、文学赏析、健康养生五大主题,开展线上系列讲座。

讲座均采用线上直播方式进行,每场讲座的线上直播间二维码于讲座开始前2日在河南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届时,读者可及时关注讲座信息进行观看。

 

【豫图讲坛——艺术教育】

讲题:《从新型空间建设看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主讲人:康洁,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曾任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一级巡视员。现任中国文化馆协会理事,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中原文化研究会研究员。

内容简介: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被称为“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应该是以城乡公共空间为载体,围绕公益文化服务供给,融合地域特色、“主客”共享和新型文化业态,实施以空间美化、功能优化、服务优质和运管优异为重点内容的设计与打造,不断拓宽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和场景,形成更具人文关怀、审美品位、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力的公共文化空间,并以此来促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水平不断提升。本讲围绕“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的评价指标、空间分类、存在问题以及高质量发展等方面进行讲述。

时间:2022年9月4日(周日)9:30

 

【豫图讲坛——传统文化】

讲题:24节气里的中医药文化之白露: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主讲人:李玮,主任医师,教授,河南省中医院儿科专家,河南省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郑州市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副主委,郑州市保健预防医学会副主委。李玮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擅长中医中药治疗小儿疾病,调理儿童体质,被称为“孩子的守护神”。

内容简介:24节气,是中国人赋予时间的浪漫,亦是给岁月的情诗。四时寒暑,春秋交替间,顺应天地之气去做事,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气养生之道。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9月7日,恰逢白露节气,本期讲座由河南省图书馆与河南广播电视台联合推出,特邀请李玮教授走进豫图讲坛,带你探物候变化,访民俗流变,细致解析节气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一起追寻“天人相应,同气相求”的中国节气养生智慧。

时间:2022年9月7日(周三)9:30

 

【豫图讲坛——艺术教育】

讲题:《箜篌的前世和今生》

主讲人:鲁璐,著名箜篌演奏家,中国箜篌领军人物。现任教于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箜篌专业,被聘任为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箜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乐器协会全国专家委员会专家。

内容简介:箜篌是兴于汉、盛于唐的中华民族传统弹拨乐器,清初它曾一度失传,又在民国重生,并在新中国新时代重新走向复兴。这件乐器有着怎样的厚重历史和神秘往事?为何它能集黄河文化与丝路艺术之大美于一身?从失传到重生,再到复兴,它为什么拥有如此独特的历史进程?它为何被称之为最具世界基因的中国传统乐器?在这件乐器的当代复兴进程中,有着怎样的故事?本期讲座,鲁璐老师将带您领略古今中外的箜篌文化艺术,为您揭开箜篌古乐的神秘面纱。

时间:2022年9月11日(周日)9:30

 

【豫图讲坛——文学赏析】

讲题:《家庭的解构与重构——日本女作家笔下的家庭》

主讲人:牛水莲,现为郑州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讲授东方文学、比较文学、中日文学比较研究等课程。

内容简介:20世纪是日本女性文学的繁荣时期,女作家通过自己的文学作品反映着女性社会与家庭生活的变化。随着女性受教育程度的逐步提高,女性参与社会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女性经济地位越来越独立,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20世纪初期,女性对传统家庭进行反抗——女性追求婚恋自由、工作的权利、不生孩子的权利与离婚的自由;20世纪60—80年代,女性对传统家庭进行了解构——女作家关注着家庭生活的破坏者;20世纪末期,日本女作家笔下对新型家庭进行了重构——建立无血缘婚姻家庭和母亲与子女组成的家庭,用女性家庭地位来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

时间:2022年9月14日(周三)9:30

 

【豫图讲坛——历史文化】

讲题:“宅兹中国”的文化渊源》

主讲人:张得水,现任河南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河南省“四个一批”人才,享受省政府津贴专家,“中原英才计划”——中原文化名家。

内容简介:“宅兹中国”出自西周初年的青铜器何尊铭文,也是“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这里“中国”是指现在的洛阳地区或以嵩山为中心的嵩洛地区。以嵩山为中心的嵩洛地区,是中国古代人们心目中的“天地之中”,既有自然理理环境的因素,又与天文、人文等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天地之中”集中体现了中国历史上人们对中原文化的认知,“天地之中”观念的起源与发展,既是人们认知世界、认知社会的过程,又是文化深沉积淀的结果。

时间:2022年9月18日(周日)9:30

 

【豫图讲坛——历史文化】

讲题:《大别山苦难辉煌的革命斗争历程和大别山精神》

主讲人:孙俊杰,毕业于武汉大学历史系,现任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集中在孙中山与辛亥革命,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红色历史文化、红军长征等领域。

内容简介:大别山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建党基地、中国革命的重要发源地、华中抗战的重要根据地、解放战争走向全面胜利的重要转折地。大别山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是孕育大别山精神的沃土,培育和铸就了伟大的大别山精神。这种精神,成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军民前仆后继、无私无畏、英勇顽强、不胜不休的精神旗帜。

时间:2022年9月21日(周三)9:30

 

【豫图讲坛——艺术教育】

讲题:《艺术审美的养成——音乐篇》

主讲人:张文珠,河南大学艺术学硕士,现任河南艺术职业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三级演员。

内容简介:近年来,音乐剧成为演出行业一大热点。从曾经地位尴尬的“小众”艺术,到迅速“出圈”的热门产业,音乐剧在中国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速度却不可忽视。无论是在北京上海,还是在全国范围,无论是艺术水准,还是产业规模,音乐剧都已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艺术形式。音乐剧正在慢慢进入校园、单位,这种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正在被大众所接受。

时间:2022年9月25日(周日)9:30

 

【豫图讲坛——艺术教育】

讲题:《谈戏曲中的音乐》

主讲人:张广涛,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郭文景、杨乃林教授,现供职于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系中国音协会员、河南省音协理事。

内容简介:中国戏曲的基本特征主要有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结合唱腔、器乐,举例说明音乐在戏曲中的运用。

时间:2022年9月28日(周三)9:30

 

 

讲座形式:线上直播,扫码观看

                    

(详情请关注河南省图书馆微信公众号)

讲座时间:每周三、周日上午9:30

咨询电话:67181460

免费公益讲座,欢迎您的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