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岸送别》
发布:2012-02-22 作者: 查看: 2298
《江岸送别》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索书号:J212.092.48/2
内容简介
三联简体版新序
致中文读者
英文原版序
地图
第一章 明初“画院”与浙派
第一节 洪武之治
第二节 两派山水传统:浙派与吴派
第三节 洪武年问的绘画(1368—1398)
王履
两件佚名之作
明初“画院”
第四节 永乐年间的绘画(1403—1424)
保守南宋画风的延续
边文进
第五节 宣德画院(1426—1435)
高居翰(James Cahm),1926年出生于美国加州,曾长期担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艺术史和研究生院的教授,以及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中国书画部顾问,他的著作多由在各大学授课时的讲稿修订,或充分利用博物馆资源编纂而成,皆是通过风格分析研究中国绘画史的经典书籍,享有世界范围的学术声誉。
本书是作者关于中国晚期绘画史写作计划的第二种,探讨明代初期与中期的绘画。朱元璋推翻蒙元政权,建立明朝以后,却也带来了一段腥风血雨的统治,许多文人画家都落得身首异处的凄惨下场,形成了明初画坛的空白时期。本书除了讨论明代画家如何赓续元代的绘画成就,寻求创新之外,也探讨了宫廷绘画与浙、吴(苏州)、南京等地方画派的表现及其发展。书中对于画家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其绘画风格的关系,也有着精彩透辟的讨论。
评论
中国美术由于传统太长,无论是资料掌握或观念的自由度,都形成入门的障碍。高居翰的中国美术史,提供了一个新颖而不同的视野,对我们重新面对自己的传统有耳目一新的启发性。 ——蒋勋(台湾东海大学美术史教授) 高居翰教授……最可钦佩的特色,一是描述画史的变迁,能扣紧时代、社会、文化、思潮乃至文学的发展脉络来论述,极富深度与广度……另一个特色是对重要作家作品的介绍不是一般概念化的陈述,而是极细腻的鉴赏与分析,不但深入浅出,引人人胜,而且以这种实证的方法,非常雄辩地印证了他的史观。至于时常以中西艺术史的轨迹来对比说明,对画史、画迹的资料巨细无遗的排比解析,充分显示出作者知识博洽,见解独到,令人击节。 ——何怀硕(台湾艺术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