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 豫荐好书

《中国的公与私??公私》


发布:2012-02-08   作者:   查看: 2294

 

《中国的公与私··公私》

作  者:(日)沟口雄三 著,郑静 译

出 版 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索书号:B82092/39

内容简介

中国的公与私
第一部
 公私概念在中国的展开
 中国的?
第二部
 中国?道统?世界
 相对于本土中国的本土日本
第三部
 中国的民权思想
 儒教和资本主义——东亚知识分子会议上的报告
后记
公私
 写在前面
 二汉语的辞源
 ……

中国式的天之公,渗透到政治性的公,使之具有了原理性道义性内容,在政治、社会、道德的场域,它具体化为天下之公。也就是说,在中国,君??官即朝廷?国家的公的外侧,有着更为离位的天下之公,是公义、公正、公平这种原性的、道义性的天下之公,使得朝廷?国家的公具有了正统。相对于这个天下之公,即使是朝廷?国家也难免作为一盘牛一家之私而处于下位。

     在中国,自由、自治等自主性,具体说就是政治上的民权,是作为共同的、总体的国民权、人民权起作用的:个人、私人的权利,并不是有机地构成国家、社会的原理性因素。换言之,在中国没有产生将个人之间的契约作为原理的国家论、社会论。
  ——《中国的·

作者简介

沟口雄三,(1932-2010),生于日本名古屋,东京大学文学部毕业,研究生时代师从爱知大学著名支那史家入矢义高,开始李贽文献的阅读和中中思想史研究。先后任东京太学文学部助手、中经琦玉大学讲师。东京大学文学部副教授,教授。在此期间,他成功地打通了东京大学文学部文史哲的学科限制,建立跨学科的对话机制,并在1985年创建了中国——社会与文化学会。他在2007年牵头成立集全日本宋明学者为一体的《朱子语类》译注刊行委员会,正式启动《朱子语类》日译的二十年大五程。退休后任教于大东文化大学文学部,为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沟口一生不仅留下具有极大思想冲击力的著述,而且推动了多种国内与国际的大型学术活动。例如与中国学者发起知识共同体对话,持续讨论战争的记忆与责任问题等等。主要著作有《中国前近代思想的届折与展开》、《作为方法的中国》、《中国的思想》、《中国的公与私》、《中国的冲击》等曾主编出版了《中国思想文化事典》,《在亚洲思考》(七卷)翻译有中国宋代佛教典籍《碧岩录》和王阳明《传习录》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