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馆党员干部赴大别山干部学院开展大别山精神教育培训活动
发布:2020-08-18 作者: 查看: 2159
为弘扬践行大别山精神,引导我馆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巩固提升理想信念,8月14日至16日,我馆40余名党员干部前往河南省新县大别山干部学院,进行为期三天的大别山精神教育培训。此次教育培训活动由党委书记赵丽同志带队,领导班子成员申少春、刘杰参加了培训。
本次培训教育以“1927-1949”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历史为主线,内容包括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信阳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别山经典红歌鉴赏、大别山革命先辈红色家风及启示的课堂教育,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鄂豫皖苏区将帅馆、美丽乡村创客小镇——田浦大塆等现场教育,以及重走“志仁小道”等体验式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党员干部认真聆听了大别山干部学院副院长孙伟的开班第一课,他生动形象还原了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县考察时的场景,并深刻解读了习总书记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在大别山经典红歌鉴赏课上,40余名党员干部齐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八月桂花遍地开》等红色歌曲,在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回顾经典,重温历史,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叶希武老师从家风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别山革命先辈共同培育了红色家风、大别山革命先辈红色家风的主要内涵以及大别山红色家风对党员干部的重要启示四个部分,深刻阐释了家风文化在大别山精神中的重要体现。
在实践学习环节中,党员干部共同参观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和鄂豫皖苏区将帅馆。从奋起斗争、空前发展、重组红军、红旗不倒四个主题陈列感受红色热土上的革命历史,全方位、多角度地学习了在鄂豫皖苏区工作和战斗过的349位开国将帅的丰功伟绩,让大家进一步感受到鄂豫皖苏区的革命、战斗精神。同时,为培养团队意识和不怕困难、挑战自我、迎难而上、团结协作的革命精神,我馆党员干部穿上红军服、背起红军包重走“志仁小道”,体验当年红军游击队的行军过程。
短短三天的培训结束了,我馆党员干部怀着崇敬与不舍与大别山告别。此次大别山之行,在每一位党员的心中刻下了难以磨灭印记。我馆三个支部在第一时间展开学习研讨,畅谈此次大别山之行的收获与感想。作为刚刚参加工作的一支部年轻党员张迪说:“当直面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和将帅馆时,历史便不再是躺在纸上的冰冷的文字了,扑面而来的是悲壮、鲜红的革命斗争,看得见父子、夫妻、兄弟亲人告别的场景,听得到红军向前冲锋的号角,嗅得到革命牺牲时的血腥味,这种精神震撼是任何现代化手段都难以重现模拟的。”她说出了年轻党员的心声,生于和平年代,长于父母的庇护,这样震撼心灵的旅程让他们看到了先烈的牺牲、精神的不朽。红色基因需要传承,年轻党员需要红色基因激励着她们在工作中开拓进取,身体力行地践行“大别山精神”。二支部支部书记杨向明同志带领党员以PPT的形式图文并茂地与大家分享了大别山之行的所见所感。每位党员从自身出发,结合工作岗位,分享了大别山精神带给我们的精神动力。纷纷表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要好好珍惜、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一定要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弘扬大别山精神,以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三支部新县籍年轻党员扶京菊说,此次重新踏上家乡,以新的身份、新的视角重新了解了这片土地,3天的时间,让我对家乡充满热爱、对烈士充满崇敬、对这片土地满怀感激,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带着大别山人的精神全情投入,在工作岗位上踏实勤恳。三支部党员苏萦分享了她与新县的渊源,她说:“20年前曾赴新县三个月,做讲解员讲解革命故事,以后也会带着孩子重游大别山,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通过踏访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感受当年如火如荼的革命岁月,使我馆党员干部心灵受到深刻洗礼、思想受到强烈震撼、党性得到极大锤炼,激发了我馆党员干部的爱国主义情怀,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我们将继承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把大别山精神的学习成果融入到我馆各项事业的发展之中,为我馆各项工作的提质增效贡献力量。